- 歌谣、謸笑、哭泣、谛号,是吉凶忧愉之情发于声音者也。 出自 《荀子·礼论》
- 当是时也,其义止,谁得行之? 出自 《荀子·礼论》
- 文理情用相为内外表墨,并行而杂,是礼之中流也。 出自 《荀子·礼论》
- 礼者,谨于吉凶不相厌者也。 出自 《荀子·礼论》
- 人有是,士君子也;外是,民也;于是其中焉,方皇周挟,曲得其次序,是圣人也。 出自 《荀子·礼论》
- 彼人之才性之相县也,岂若跛鳖之与六骥足哉? 出自 《荀子·修身(节选)》
- 天能生物,不能辨物也,地能载人,不能治人也;宇中万物生人之属,待圣人然后分也。 出自 《荀子·礼论》
- 礼者,人道之极也。 出自 《荀子·礼论》
- 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性伪合而天下治。 出自 《荀子·礼论》
-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出自 《劝学》
-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出自 《劝学》
- 夫厚其生而薄其死,是敬其有知,而慢其无知也,是奸人之道而倍叛之心也。 出自 《荀子·礼论》
- 故绳者,直之至;衡者,平之至;规矩者,方圆之至;礼者,人道之极也。 出自 《荀子·礼论》
- 故儒者将使人两得之者也,墨者将使人两丧之者也,是儒墨之分也。 出自 《荀子·礼论》
- 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以养人之欲,给人之求。 出自 《荀子·礼论》
- 故死之为道也,不饰则恶,恶则不哀;尒则翫,翫则厌,厌则忘,忘则不敬。 出自 《荀子·礼论》
- 刍豢稻梁,五味调香,所以养口也;椒兰芬苾,所以养鼻也;雕琢刻镂,黼黻文章,所以养目也;钟鼓管磬,琴瑟竽笙,所以养耳也;疏房檖貌,越席床笫几筵,所以养体也。 出自 《荀子·礼论》
- 彼君子者,固有为民父母之说焉。 出自 《荀子·礼论》
- 故礼者养也。 出自 《荀子·礼论》
- 乳母、饮食之者也,而三月;慈母、衣被之者也,而九月;君曲备之者也,三年毕乎哉! 出自 《荀子·礼论》
- 故人苟生之为见,若者必死;苟利之为见,若者必害;苟怠惰偷懦之为安,若者必危;苟情说之为乐,若者必灭。 出自 《荀子·礼论》
- 圣人明知之,士君子安行之,官人以为守,百姓以成俗;其在君子以为人道也,其在百姓以为鬼事也。 出自 《荀子·礼论》
- 故良农不为水旱不耕,良贾不为折阅不市,士君子不为贫穷怠乎道。 出自 《荀子·修身(节选)》
- 性者、本始材朴也;伪者、文理隆盛也。无性则伪之无所加,无伪则性不能自美。 出自 《荀子·礼论》
- 故曰:无适不易之术也。 出自 《荀子·礼论》
- 故王者天太祖,诸侯不敢坏,大夫士有常宗,所以别贵始;贵始得之本也。 出自 《荀子·礼论》
- 曰:加隆焉,案使倍之,故再期也。 出自 《荀子·礼论》
- 事生,饰始也;送死,饰终也;终始具,而孝子之事毕,圣人之道备矣。 出自 《荀子·礼论》
- 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 出自 《荀子·礼论》
- 贵本之谓文,亲用之谓理,两者合而成文,以归大一,夫是之谓大隆。 出自 《荀子·礼论》
- 故其立文饰也,不至于窕冶;其立麤恶也,不至于瘠弃;其立声乐、恬愉也,不至于流淫、惰慢;其立哭泣、哀戚也,不至于隘慑伤生,是礼之中流也。 出自 《荀子·礼论》
- 具生器以适墓,象徙道也。 出自 《荀子·礼论》
- 丧礼者,以生者饰死者也,大象其生以送其死也。故事死如生,事亡如存,终始一也。 出自 《荀子·礼论》
- 外是,奸也;虽难,君子贱之。 出自 《荀子·礼论》
- 是百王之所同也,古今之所一也。 出自 《荀子·礼论》
- 祭者、志意思慕之情也。 出自 《荀子·礼论》
- 孰知夫出死要节之所以养生也! 出自 《荀子·礼论》
- 曰:案使不及也。 出自 《荀子·礼论》
- 故三年以为隆,缌麻、小功以为杀,期、九月以为间。 出自 《荀子·礼论》
- 三月之殡,何也? 出自 《荀子·礼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