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歌古诗文网
首页
诗文
名句
人物
古籍
成语
国学百科
首页
诗文
名句
人物
古籍
成语
国学百科
首页
>
名句
>
先秦
> 闻而不审,不若无闻矣。
闻而不审,不若无闻矣。
出自先秦的《
吕氏春秋·论·慎行论
》
译文
听到传闻的话如不加辨析,还不如什么话也不要听。
注释
此句说明了对于消息的理性分析和审查的必要性,对待传闻要持审慎的态度,不可人云亦云,不可妄下断语。
相关名句
安危在出令,存亡在所任
史记·楚元王世家
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
三字经·全文
端阳竞渡,吊屈原之溺水;重九登高,效桓景之避灾。
幼学琼林·卷一·岁时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川壅而溃,伤人必多,民亦如之。
国语·周语·邵公谏厉王弭谤
怒如火,不遏则燎原;欲如水,不遏则滔天。
格言联璧·存养类
曲妙人不能尽和,言是人不能皆信。
论衡·卷二十七·定贤篇
甘受人欺,定非懦弱;自谓予智,终是糊涂。
围炉夜话·第一二五则
救奢必于俭约,拯薄无若敦厚
后汉书·列传·郎顗襄楷列传下
战必覆人之军,攻必凌人之城
商君书·赏刑
虚静无事,以暗见疵。
韩非子·主道
猜您喜欢
从善则有誉,改过则无咎。
贞观政要·卷四·教戒太子诸王
博学笃志,切问近思,此八字是收放心的工夫
围炉夜话·第一七六则
闻恶不可遽怒,恐为谗人泄忿;闻善不可就亲,恐引奸人进身。
格言联璧·接物类
覆却万物方陈乎前而不得入其舍,恶往而不暇?
列子·黄帝
家无读书子,官从何处来?
增广贤文·上集
贵上极则反贱,贱下极则反贵。贵出如粪土,贱取如珠玉。
史记·货殖列传
知足之心,可用之以处境,不可用之以读书。
围炉夜话·第一五九则
共工之战,铁铦矩者及乎敌,铠甲不坚者伤乎体。
韩非子·五蠹
爱民者强,不爱民者弱
荀子·议兵
凡见识,出于道理者第一,出于气质者第二,出于世俗者第三,出于自私者为下。
呻吟语·卷四·御集·品藻
诗文
唐诗三百
古诗三百
宋词三百
小学古诗
初中古诗
高中古诗
小学文言
初中文言
高中文言
宋词精选
古诗十九
诗经
楚辞
乐府
写景
咏物
春天
夏天
秋天
冬天
写雨
写雪
写风
写花
梅花
荷花
菊花
柳树
月亮
山水
写山
写水
长江
黄河
儿童
写鸟
写马
田园
边塞
地名
节日
春节
元宵
寒食
清明
端午
七夕
中秋
重阳
怀古
抒情
爱国
离别
送别
思乡
思念
爱情
励志
哲理
闺怨
悼亡
写人
老师
母亲
友情
战争
读书
惜时
忧国忧民
婉约
豪放
民谣
名句
写景
咏物
春天
夏天
秋天
冬天
写雨
写雪
写风
写花
梅花
荷花
菊花
柳树
月亮
山水
写山
写水
长江
黄河
儿童
写鸟
写马
田园
边塞
地名
抒情
爱国
离别
送别
思乡
思念
爱情
励志
哲理
闺怨
悼亡
写人
老师
母亲
友情
战争
读书
惜时
婉约
豪放
诗经
民谣
论语
史记
老子
庄子
孟子
中庸
荀子
尚书
汉书
节日
春节
元宵节
寒食节
清明节
端午节
七夕节
中秋节
重阳节
鬼谷子
菜根谭
韩非子
红楼梦
淮南子
名贤集
忧国忧民
咏史怀古
三十六计
资治通鉴
增广贤文
了凡四训
文心雕龙
围炉夜话
随园诗话
人物
牛兆濂
李建枢
吴汝纶
岑霁
田艺蘅
公羊高
黄燮清
牛殳
袁宏
郑珍
袁宗道
裴松之
陈澧
高克礼
王嘉
王廷相
田雯
白贲
张廷玉
黄图安
王鏊
元淮
杨守礼
吴嘉纪
长屋
郭震(宋)
太上隐者
周晖
缪氏子
叶茵
古籍
三国演义
伤寒论
围炉夜话
尚书
六韬
汉书
素书
吕氏春秋
荀子
声律启蒙
文心雕龙
三字经
战国策
千字文
礼记
笠翁对韵
易传
世说新语
本草纲目
韩非子
红楼梦
左传
大学
三国志
中庸
增广贤文
鬼谷子
菜根谭
庄子
黄帝内经